PRODUCT CENTER
聯系我們
發布時間:2021-06-28 10:35 瀏覽次數:
廣州奧凱供水設備專業生產:●變頻供水設備;●恒壓供水設備;●無負壓供水設備;●無塔供水設備;●二次供水設備;●管網疊壓供水設備;●加壓設備;●全國免費訂購專線:4008070289
清洗水箱,這項關系到小區業主飲水安全的隱形物業服務,如今卻在很大程度上遭遇“囫圇洗”。近日,楊浦區殷行路一小區有業主發現,物業剛清洗完蓄水池不久,自家水龍頭里流出來的水里卻能看到明顯的雜質。而一位物業員工透露說,此前張貼的清洗通知,不過是物業放出的一枚煙霧彈,600多立方米的地下蓄水池,3名工人只洗了短短半個小時就收工了。
作為城市供水不可缺少的環節,二次供水緩解了城市供水壓力不足和水量分配不平衡,解決了高層建筑和低水壓區居民的用水問題。根據規定,二次供水單位(多是物業)應及時清洗水箱(蓄水池),并告知業主清洗結果及水質安全情況,衛生部門檢查結果也要復印張貼。但根據記者的調查,一年兩次的水箱清洗卻存在次數“打折”、偽造檢測報告等問題。而水質檢測環節,則多由物業自行取樣,監督環節的漏洞,也讓部分不正規的公司趁虛而入。
清洗600立方米蓄水池,半小時完工
“打開水龍頭的一剎那,我嚇了一跳!”楊浦區殷行路一小區不久前貼出了清洗水箱的通知,一輪清洗結束后,業主們卻發現,水龍頭里流出的竟然是水質極差的污水。業主鄭先生告訴記者,水中的雜質清晰可見,甚至有股腥臭的味道,根本無法飲用。隨后,他在小區內打聽發現,小區約1200戶住戶,當天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家用水告急。業主王女士說,水里還出現過紅蟲。
小區原工程部一名員工透露說,所有的蓄水池在半個小時內就清洗完畢。“物業事先發出通知,告知業主將清洗水箱。”吳剛告訴記者,小區1200戶居民,共用地下的4個蓄水池,超過600立方米,由于一年清洗兩次,這一項目外包給了一家保潔公司。“合同上的具體內容我不清楚。”該員工說,當天,保潔公司來了3名工人,自己特地留意了一下進門時刻,不料才過了半個小時,工人們就已經收工離開,他說出了自己的疑慮,這么大容量的水箱,以前6個人同時進行清洗,洗好一個水箱起碼也要兩個小時。為一探究竟,自己和兩名同事趁為水箱加蓋之便留心觀察,發現池底的水污濁不堪,厚厚的一層黑色雜質浮在水面、泛著油光,“就像是洗過臟拖把后流出來的污水,這樣的水怎么食用?”
青苔成片、鐵銹成團,蓄水池里很嚇人
在上??党?、春申景城、天山河畔花園、東方城市花園等多個小區的業主論壇上,記者也看到了關于水里有雜質、紅蟲,或者是異色異味等問題的發帖。有業主拆下了家里龍頭的濾網,發現上面的雜質已經將出水口堵死;還有業主爆料接了一杯自來水,擱置了5分鐘要用時,發現杯子底部竟沉淀了一層沙土。
吳中路一小區業主秦先生告訴記者,由于該小區是上世紀90年代末建成的大樓,用的是水泥面的蓄水池,業主們一直對小區用水水質怨聲載道,最后直接到地下蓄水池及樓頂蓄水箱進行實地探查,拍照取證。當業主們打開蓋子時,被里面的景象驚呆了:蓄水池內部青苔成片、鐵銹成團,大家都不敢想像,平時用來燒飯做菜的,竟然是如此一池的臟水。
“水中看得到雜質,肯定不符合衛生標準”
相關人士稱,通常檢測二次供水水質的色度、濁度、嗅和味等的結果顯示,除了設備管網內污染嚴重,致使消毒劑被完全消耗,導致消毒不合格之外,二次給水設備內未按規范定期清洗消毒也是常見問題。“對于二次供水的水箱清洗,部分管理方有沒有清洗都很難說。”上海物業管理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青蘭表示,根據“誰受益誰負責”的原則,自來水廠的用水收費是從居民家中的水表開始計算的,她認為,二次供水的衛生問題,本應由收益方負責。“檢測水樣作為監督環節,在實際效果中卻有些形同虛設。”她表示,取樣地點應來自于使用者家中,同時在清洗完成后的48小時內審核比較準確,然而,現在水樣從何而來,送水過程有無“調包”,都存在漏洞。“肯定不排除物業公司在清潔過程中存在不正規的操作方式。”上海市衛生監督所產品衛生監督科副科長應亮表示,二次供水過程中可能存在二次污染,規定一年清洗兩次,主要是為了確保水箱衛生。“如果在水中看得到雜質,肯定不符合衛生標準,這樣的水是不能飲用的。”他告訴記者,各區縣衛生監督所主要對二次供水進行監督抽檢,但難以做到對所有小區每個水箱的全覆蓋檢查。他介紹說,目前上海中心城區的水箱數量大約在14萬個,現場監督抽檢主要是對消毒劑指標和渾濁度指標的檢測,合格率約為90%,但他表示,這樣的抽檢量為幾千個水箱,二次供水的環節,包括水樣送檢在內,要依靠物業自身管理來完成。
清洗水箱“煙霧彈”式障眼法
水箱清理都有一定的標準步驟,除了要求工作人員有健康證明之外,清洗完的水質,還必須達到一定標準。然而,這些規定步驟從執行到監督的過程,幾乎全是物業公司擔當“主角”。記者在調查中發現,不少小區物業在這一環節上大都是走過場、蒙混過關,更有甚者干脆“罷洗”。
清洗次數“打折”
“按照相關規定,二次供水應每季度清洗一次,現在大都降低到了一年兩次的標準。”業內人士介紹說,即便如此,還有物業在清洗次數上打起了折扣,有的一年洗一次,更有甚者將清洗周期延長到了兩年。“其實這筆費用都包括在物業費里了。”為此,他算了筆賬,人員、工具等費用累計以市價約1立方米25元計算,以清洗600立方米的蓄水池為例,一次就要花費1.5萬元。只要能節省一次,這筆費用也就屬于“盈利”部分。
清洗過程“搗漿糊”
隨著小區業主對二次供水認識的加深,一些物業開始使用障眼法,比如貼出清洗水箱的公示,提前告知業主。“但是,沒有人會真的去檢查。”一位業內人士表示,不少清洗過程也在“搗漿糊”。由于清洗水箱所需的藥水、人工、工具都是成本,為了省下這筆費用,一些物業就派人放一下水做形式;還有物業則是讓清洗人員走過場。甚至有小區清洗水箱時,由物業的保潔工人代勞,他們不僅沒有健康證明,且沒有經過專業訓練,往往只是去“勘察”一下就草草了事。
送檢水樣“調包計”
按照規定,對于水箱清洗后的水質應出具檢測報告,提取的水樣應是從居民家中龍頭接取的自來水。然而,記者在調查中發現,在送檢程序中,大都是由物業自行取樣送交相關部門檢測。業內人士透露,不少物業公司都直接從管網入水口接水,甚至還有物業干脆聯系外包公司,單為通過檢測關買單。
[有關二次供水]
二次供水已成為全市高層住宅的主要供水模式,根據《上海市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衛生管理辦法》,二次供水是將來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水另行加壓、貯存,再送至用戶的供水方式。
目前常用的二次供水方式有三種:一種是通過地下水池將水送至樓頂的水箱,然后供到用戶家中;一種是將地下水池的水加壓后直接供到用戶家中;一種是采用無負壓的給水設備,直接從管道加壓,將水送至用戶家中。對于以上三種二次供水方式,都需要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日常管理,前兩種的水池、水箱等設備需要定期消毒,后一種也需要不定期檢測水質。